top of page

「從超穎透鏡新科技看行動裝置與生醫影像的未來應用」 陽明交大幫幫忙採訪

Updated: Feb 21

  隨著 擴增實境(AR)的發展,包括蘋果推出的Vision Pro 和臉書(META) 推出Orion 眼鏡,都讓大家開始注意Metalens(超穎透鏡)的未來發展。 Metalens這個行業的應用,比較精確的說法是Metasurfaces ,在台灣翻譯成「超穎介面」,至於在中國則翻成超表面,或超透光學透鏡。此外,Metalenz其實也是一家公司,由哈佛大學 Federico Capasso 教授的博士生 Rob Devlin 創立。Capasso 是陽明交大助理教授黃耀緯之前在哈佛擔任副研究員時的老闆,至於Devlin 則是黃耀緯以前的同事。目前陽明交大年輕的助理教授曾銘綸,也和黃耀緯一樣,都致力於投入超穎介面相關技術的開發,兩人的實驗室也都各有十餘名學生投入,並與產業界有多項產學合作,是國內推動超穎介面的創新生力軍。


  超穎介面的應用如今已邁向商用階段,人們第一直覺會想到透鏡的應用,但實際上最早的商業應用是在生物感測領域,例如 Metalenz公司在2021 年與義法半導體合作開發 dToF(圖像感測器),應用於智慧手機、無人機、機器人、汽車等領域,此外,Metalenz 另外還有開發 Polar ID 產品,將應用在三星的手機上,主要是做為人臉辨識,蘋果的iPhone 17 也已預告將引入超穎介面技術,主要應用也是人臉辨識上。此外,以前的光學鏡片採用光學製程,大家可能會想到打磨鏡片,智慧型手機崛起,相機鏡頭已改為熱塑成形。但隨著更精密的光學需求,現階段的光學元件,已經需要用到半導體製程技術或是奈米壓印技術了。至於台灣目前投入研發超穎介面最深入的應該是瑞儀光電,這兩年來,瑞儀不只大力投資超穎介面技術,並耗資超過一百億元,陸續併購歐洲兩家創新公司Nanocomp及NIL Technology,期望在超穎介面的開發上獲得重大突破。


環宇廣播電台 FM96.7 – 陽明交大幫幫忙

主持人:林宏文

來賓:陽明交大助理教授曾銘綸、黃耀緯

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